在那段烽火连天、弥漫硝烟的抗日战争岁月里,成千上万的普通百姓毅然站了出来,为保卫祖国的领土,投入了他们的血与汗,甚至生命。在众多英雄人物中,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,他就是绰号“猛子政委”的黄火星,原本是新四军中的一名猛将,因其不畏艰难、敢于挑战敌人的英勇事迹,成为了大家敬仰的对象。
黄火星最广为人知的事迹,是在物资几乎匮乏到极限的情况下,他带领部队成功截获了一列日本侵略军的运输火车,几乎凭借着这次行动,部队一夜之间从困顿中脱身,实现了“暴富”的转机。
黄火星,原名陈火星,生于1909年7月11日,江西抚州乐安县一个叫姚家村的偏远地方。那时家境贫寒,生活艰难,他排行老二,有两个兄弟。1916年,当时只有七岁的他便与父母及弟弟一起因饥荒逃难,辗转来到景德镇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命运多舛,不久后母亲便因病去世,家境愈加困顿。黄火星的家里连一个棺材都买不起,最终他被迫卖给了当地一位瓷器工人,做养子,并更改了名字为黄火生,字以和。饱受苦难的童年让他很早便意识到生活的不易,这些艰难岁月,也培养了他坚韧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到达景德镇后,黄火星开始在瓷器业中打拼,1920年代,他在公兴和烧瓷厂做学徒,逐渐掌握了瓷器制作的技巧。在此期间,他还没有放弃学业,1919至1920年间,他在当地私塾读书,学到了一些基础的知识,能识字算账。这些宝贵的经历,不仅让他拥有了一技之长,也让他的眼界逐渐开阔,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。
进入1920年代,中国正陷入动荡的时代。共产党在农村广泛开展革命,号召推翻压迫,争取百姓的自由与尊严。景德镇的瓷器工人正深受剥削,工人运动的火种也很快在这里蔓延开来。黄火星深受影响,1926年,他跟随工人们上街,参与抗议老板克扣工钱的行动。这一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,光靠口号并不能改变命运,只有用实际行动,才能为百姓争取真正的利益。
1930年,21岁的黄火星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——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,正式踏上了革命之路。同年,他加入了共青团,次年顺利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,开始在赣东北苏区积极参与革命斗争。
赣东北苏区是方志敏同志创建的根据地,覆盖了弋阳、横峰、德兴等地。黄火星在这里与国民党军展开了多次反“围剿”战斗,他带领队伍在山区中游走,用游击战术牵制敌军,为苏区的生存与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1931年,他进入了赣东北葛源军政学校,系统学习了军事与政治理论,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具备指挥能力的革命干部。毕业后,他被任命为弋阳第四游击大队的政委,负责思想工作。他用接地气的语言与士兵们打成一片,激励大家以坚韧的意志和斗志坚持下去。无论是在战场上,还是在日常的训练中,他的领导方式都深得士兵的喜爱和尊重。
1933年,黄火星的职务得到提升,成为红十一军第一团的政委,接下了一个艰难的任务——带领部队以主力红军的身份,吸引国民党一个师团的兵力。通过巧妙的游击战术,他带领队伍在山间巧妙周旋,最终完成了任务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黄火星的英勇事迹在红军内部广为传颂。他的战斗风格果断、勇猛,部队中的战士们给他起了“猛子”的外号,这个名字不仅表扬了他的大胆与勇气,也象征着他在部队中的领导地位。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国共两党共同合作,南方的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。黄火星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的团长,带领队伍进入江苏安徽交界的横山地区,开始了与日军的游击战。
横山地势险要,日军常通过这里进行物资运输。黄火星带领部队游走在山林之间,袭击敌人的据点,破坏敌军的补给线,极大地支持了抗战事业。然而,这里条件艰苦,部队的物资匮乏,士兵们穿着破旧的衣服,食物匮乏,武器甚至每人只有三发子弹,战斗全靠近身搏斗。
尽管如此,黄火星从不喊苦,他总是鼓励部队:“没有条件,咱们就创造条件。”他指派侦察兵四处寻找机会,最终在1939年春天,他们获得了一个改变战局的机会——日军的火车运输路线。黄火星迅速做出决定,组织部队在夜色中实施截击。
经过几次侦查后,他们选择在铁路的一个弯道处设伏,利用地形掩护,待时而动。黄火星亲自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:用炸药炸断铁轨,迫使火车停下;然后,他带领突击队猛冲过去,迅速清除日军守卫,抢占火车。计划实施得异常精准,炸药爆炸时,火车被迫停运,黄火星和队员们与日军展开激烈交火,最终将敌人击退,成功截获了这列满载军需物资的火车。
这次行动给部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。黄火星和战士们从火车上获得了大量武器、弹药、军用大衣、粮食等物资,使得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升。士气也随之高涨,黄火星趁势又组织了几次突袭,进一步打击日军的后勤线。此举成了新四军在横山的经典战例,而黄火星的胆略与谋略,成为了部队全体成员的榜样。
通过截获日军火车,黄火星的部队彻底翻身了。战士们有了更好的装备,日常生活得到了改善,战斗中不再仅仅依靠刺刀拼杀。医疗物资的到来,也挽救了大量伤员的生命,部队的整体战力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凭借这一系列成果,黄火星带领队伍在苏南地区大展身手,不仅袭击日军据点,还炸毁敌人的桥梁和道路,打乱了日军的补给线。1940年,新四军在茅山一带建立了抗日根据地,而黄火星所在的部队为这片土地的抗战贡献了巨大的力量。
抗日战争期间,新四军参与了超过2.2万次战斗,消灭了超过31万的日伪军,而黄火星领导的部队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黄火星不仅凭借个人的胆识和智慧,带领部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,走出了困境,而且为整个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,黄火星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辉。他带领队伍,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,截获敌火车,为部队赢得了生死攸关的转机,也为中国的抗战事业贡献了不朽的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拉伯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